那些人那些事:一家三代法院人的“红色”传承
【点亮法光】
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40年时光荏苒,中国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人民法院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样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龙骞和她的爷爷、父亲都先后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经历了青岛法院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司法环境不断改变,但他们一家三代人心中对党的忠诚和司法为民、公正廉洁的红色基因却世代相传。
一家三代法院人的
“红色”传承
2001年
(龙骞和青岛中院院史展上爷爷的名字合影)
时年22岁的龙骞从青岛大学法学院毕业,经过考试以市委组织部选调生的身份进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工作。这一天对龙骞来说终身难忘,因为算上她,家里已经出了三代法院人。2009年,她通过组织遴选,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这里也曾经是爷爷和父亲辛勤工作挥洒汗水的地方。龙骞的爷爷龙飞在抗战期间就参加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青岛中级人民法院第一任代管院长,为青岛法院系统的建立倾注心力;父亲龙红旗是一名资深的民事审判法官,一生耿直清廉,为公正判案得罪不少亲戚朋友。一方审判台,法槌握在手,背后是庄严的国徽,心中是法律的天平,“你的使命就是做一辈子的好法官!”18年前刚入法院时父亲的嘱托言犹在耳。苦练业务、公正司法、清正廉洁是龙骞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家三代法院人红色基因的传承。
从战火中走来的
第一任代管院长
龙骞的爷爷龙飞,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龙飞祖籍山东荣成,从小在家读过私塾,后到北京求学。在读书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龙飞毅然投笔从戎。据《中共荣成市党史大事记》中记载,1938年1月18日,在中共胶东特委领导下,中共荣成特别支部发动埠柳乡校的“民先”队员和爱国青年,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同年2月11日,刘国柱、龙飞在荣成伟德山主峰古迹顶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荣成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大队”。刘国柱任大队长,龙飞任副大队长。1940年3月28日,龙飞所在的二区队奉命升级,被编为胶东区东海指挥部独立第八营,龙飞任营长。1940年4月9日,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龙飞和战友们与日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逐渐建立起以伟德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冒着枪林弹雨的生活,龙飞带领自己的队伍与日军一次次周旋,炸碉堡、端炮楼,成了让敌军闻风丧胆的“龙飞团长”。气急败坏的日伪军搜寻到了龙飞家里,将他的弟弟抓走,逼问他的下落,那时候,弟弟也已经被发展成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不说出哥哥的下落,最终壮烈牺牲。而龙飞的大儿子因年幼留在老家,也被日伪军残忍地杀害了。
抗战胜利后,龙飞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每一次战斗他都冲在战场的第一线,打出一次次漂亮的战役。在多次的战斗中,龙飞也多次负伤,其中一次战斗中肺部中弹,受伤严重,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也从此留下了肺部的顽疾。
新中国成立以后,龙飞听从组织安排成为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第一任代管院长,后来一直任副院长直到退休。龙飞在退休之前一直致力于青岛法院系统的建立、完善,全身心的投入到党交给他的法律事业中去。记者采访了解到,龙飞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党无比忠诚,他领到的工资,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度,攒下的钱都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他过世以后,青岛中院党组找到龙骞的父亲龙红旗,要把多交的党费退回,被龙红旗拒绝了。“多交的党费体现了父亲对党的忠诚和深厚的感情,我不可以收这个钱。”今年73岁的龙红旗回忆往事时这样对记者说。
清正廉洁,
因此“得罪”亲戚朋友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曾经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其中的廉字就是指的廉洁,做法官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廉洁。”这是龙红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到的话题,他告诉记者,在20年的法官生涯中,他没有吃过当事人一顿饭,没有收过任何财物。有人来送礼,他都是当场拒绝,拒绝不了的,他也会在第二天就交到法院的纪检部门。也因为他的这个脾气,“得罪”了不少人。
龙红旗出生时,父亲龙飞随军出征,母亲也从事革命工作,不能把他带在身边,就将他寄养在当地的老乡家中,五年后,新中国成立了,才将他接回身边。
大学毕业后,虽然龙红旗对法官工作一直有着强烈的热忱与向往,但是因为父亲的反对,只好进入北海船厂工作。他从一名最普通的技术工人做起,凭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政治素质,逐步被选拔到厂里的纪委工作。父亲龙飞从法院退休后,龙红旗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青岛海事法院的筹备,后来又考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实现了成为一名人民法官的梦想。
“那是1986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展了几年,因此涉及到金融、离婚等的民事案件也增加了不少。”龙红旗告诉记者,那时候办公条件简陋,判决书全部都是手写,写好以后再交给打字员打印。“我从小记忆力好,案件审理完,要写判决的时候,我都是在上班路上打腹稿,想好以后就能一气呵成。”龙红旗说,那时候母亲的身体也不好,每天骑着自行车送完女儿上学,就赶到单位处理工作,下班后还要照顾老人,但从未因此耽误工作。
“那个时候法院只有一个民庭,一个刑庭,没有现在分工这么细,案件数量也少,当时每年我的办案量大概是90多件案子,基本在全院也都是前三名。”龙红旗说,当时的民事纠纷主要集中在债务纠纷、离婚案件以及因为意外伤害导致的赔偿案件。“之前市民都觉得上法院打官司是很丢人的事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增强了,案件量也开始增加。”龙红旗说,他经历了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和案件类型多元化的一个时期。
(爷爷龙飞和父亲龙红旗1959年合影)
受父亲的影响以及自己对清正廉洁的信仰,龙红旗当年是有名的“不好说话”。凡是有亲戚朋友来为案件的事情说情送礼,他都一律拒绝,很多时候都不让别人进门。“我曾经有个不错的朋友,他受人所托来找我沟通案子,想要干扰办案,我严词拒绝了,他拿来的东西我坚决不要,后来这个朋友就再也不和我联系了。”龙红旗说,自己的确因此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但始终没有后悔过,做法官最重要的就是公正,“如果连公正都做不到还当什么法官”。“淡泊明志,无欲则刚”,这是一位老法官的信念和坚持。
新时代
员额法官的担当
“我对爷爷有印象的时候,他已经从法院退休了,在我的记忆中,爷爷因为肺病常常住院,但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的腰板总是挺得很直。爷爷见到我的时候,常常跟我讲当年的革命故事,虽然那时候我还小,有些故事其实听不太懂,但是总能听的津津有味的。”龙骞告诉记者, 比起爷爷,父亲工作中的形象对龙骞的影响更大。
(父亲龙红旗和龙骞合影)
在她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的,天天都在忙工作。那时候,人民法官的制服还是大盖帽、戴肩章,在她的记忆中,父亲穿着制服的样子帅极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龙骞看到坐在审判台上的父亲,第一次让她感受了法院审判的威严与肃穆,也从此萌发了她成为一名人民法官的愿望。
高中毕业考大学时,龙骞报考了青岛大学的法学专业,2001年,成绩优异又是学生干部的她通过了组织部的选调生考试,进入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工作。
在龙骞踏入法院大门的第一天,父亲龙红旗就叮嘱她,“要记住,家里对你没有别的要求,你在法院的使命就是做一辈子的好法官!”时间如梭,一转眼龙骞进入法院工作也已经18年了,父亲仍常在身边面提耳命这句话。
“至今还记得,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法律文书上的时候,内心有多么的激动!“龙骞回忆说,虽然落款只是一名书记员,但那意味着自己参与了人生中第一起案件的审理,她的法官梦可以脚踏实地的得到实现了。
(龙骞在工作中)
在龙骞的眼里,工作无大小,凡是与案件有关的工作都脚踏实地的做好。五年的书记员工作中,尽管是司法辅助人员,龙骞却没有满足于简单的重复,她研究案件,协助审判员调解案件,试着书写法律文书。业余的时间,龙骞考取了法学研究生和心理咨询师,2005年通过全国司法资格考试后,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法官。
可以独立办案之后,龙骞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去,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手中的每一起案件,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储备,始终把公平正义、 司法为民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孜孜追求,始终把坚持党性放在自己工作的第一位,把廉洁办案作为自己的工作底线。
2009年,经过组织遴选,龙骞从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调整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能够进入爷爷和父亲工作过的单位继续自己的法官梦想,龙骞无比珍惜。
龙骞说
“虽然随着时代变迁,法院的院址发生了多次变化,司法环境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法院在我的心中始终就像是自己的家,能够循着祖辈的工作足迹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用三代人的人生见证法院的发展历程,我感到无限光荣。我愿意为了自己钟爱的司法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在法院工作的近20年来,龙骞曾经荣立三等功、获得过全市优秀法官、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等荣誉称号,连年考评优秀,多次获得嘉奖,办理案件数量始终名列前茅。2016年,在人民法院迎来的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她以综合考评全庭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法官员额考试,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员额法官。
“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残酷,也没有经历过建国之后国家发展的艰辛过程,我生活在一个平安、富足、幸福的新时代。能够在优越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祖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辛万苦解放中国,来源于我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凝结着我们党的历史传统和优良作风,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不忘初心。作为一个家庭中的第三代共和国法官,要接过祖辈的旗帜,牢记父辈的教诲,有信仰,有担当,讲政治,精专业,秉承法官的神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辜负这个来之不易的新时代。”
这是一名新时代人民法官的心声,
也是年青一代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庄严承诺。